10月15日上午,由安徽總隊地環院承建的“長九(神山)灰巖礦項目礦山邊坡生態修復專項工程”項目成功通過完工驗收。該項目采用EPC模式開展,創新采用了安徽總隊綠色化科技創新成果——掛渣類邊坡生態修復工藝,項目分前期試驗區塊及后續推廣區分步實施,項目的治理成效成功驗證了施工方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驗收組通過現場實地查看+驗收審查會的形式,對項目成果進行了全面檢驗。驗收組首先實地查看了項目現場7個復綠區塊的施工效果,并對植被生長現狀、養護設施運行情況等進行了仔細的查驗,在聽取項目組匯報并查閱相關資料后,對項目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評估。驗收組專家一致認為,該生態修復工程嚴格按照設計方案和相關規范施工,工程質量符合要求,邊坡穩定性顯著提升,各項生態指標均滿足預期,一致同意通主治理區完工驗收暨試驗塊最終驗收。

該項目治理區東西向跨度較長且治理區分散,掛渣邊坡高差大,施工條件復雜;項目組迎難而上,克服重重挑戰,創新采用“礦山掛渣類邊坡多層次結構生態修復”施工技術,兼顧生態修復效果與邊坡結構穩定性;通過科學劃分施工標段、優化班組協作流程,實現各環節高效銜接。此外,項目組建立起“公司級、院級、項目部”三級安全質量管理體系,確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安全質量標準。最終不僅如期完成修復作業,更實現了施工全過程“零安全事故、零質量隱患”的目標,為同類復雜地形下的生態修復工程提供了寶貴的現場施工經驗。



項目的成功實施,不僅徹底解決了困擾建設單位多年來基建期形成的高陡掛渣邊坡治理效果不佳的難題,“神山之痕”的消除為神山礦創建國家級綠色礦山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形成了一套掛渣類邊坡生態修復工程“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方案,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有機結合。這既是安徽總隊地環院在生態修復領域口碑的再次印證與提升,也為后續市場開拓與業務拓展夯實了核心基礎。
建設單位、總包單位等有關領導、地環院院長、項目組成員、設計單位等相關人員參加了驗收。


生態修復A區治理施工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