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總隊地環院憑借在生態修復領域的深厚積淀與良好口碑,成功承攬青陽縣雙木榨礦業高陡邊坡生態修復項目。該項目的落地,是安徽總隊深入貫徹“三北”生態修復項目學習交流研討會精神,堅定不移踐行綠色發展戰略的生動寫照,也是地環院在提高市場占有率行動中“以效果創口碑、以口碑創合同”的又一成果,自此,安徽總隊在皖江沿岸的生態修復版圖再添重要坐標。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地勘行業的一支“國家隊”,安徽總隊深入實踐綠色化發展道路,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區域發展戰略,把提高市場占有率與發展綠色化業務相結合,因地制宜開展專項行動。安徽總隊地環院作為牽頭部門緊抓地質災害類與生態修復類業務兩大突破口,明確將“經營模式創新+技術提升+效果落地”作為拓展市場的關鍵抓手。該項目的承接,正是地環院主動對接地方生態建設需求,將政策導向轉化為業務實績的生動體現,進一步夯實了在皖江地區生態修復領域的市場地位。

青陽項目的成功承攬,是地環院長期扎根皖江沿岸生態治理一線、以實際成效積累的信任成果。近年來,地環院以“管家式服務”為理念,全流程跟蹤礦山修復治理,精準對接客戶需求;先后完成區域內多個礦山邊坡修復示范工程,其中“皖寶秀山礦生態修復項目”、“中電建長九神山礦生態修復項目”、“桃沖礦業青陽長龍崗礦山地質環境邊開采邊治理工程項目”及集團內部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等均取得良好的生態修復效果。從施工養護到查缺補漏再到長效護航,地環院將精益求精的態度融入每一個項目,憑借持續輸出的優質工程實效,逐步構建起“實施一個項目、樹立一處標桿、輻射一片區域”的口碑效應。地環院的生態修復實踐從被動參與轉向主動被需求的價值創造新階段。


“經營模式與技術攻關齊抓共管,是我們承攬各類項目的獨家法寶,只有過硬的技術才能反復淬煉出堅實的口碑”,項目負責人說道。區別于其他項目,青陽縣雙木榨礦業高陡邊坡生態修復項目的難點在于連續多年的施工采礦造成多級高差陡坡,整體高差30m,坡度較陡大于65°,較常規礦山邊坡高出2倍。面對施工難點,地環院主動出擊,開展技術攻堅,迅速組建專業團隊進行針對性的設計施工,采用“雙層網+植生板+植生草把”工藝開展修復工作。雙層防護網構成了工程的“骨骼”,牢牢鎖住松散的坡體;而植生板與植生草把則如同附著在骨骼上的“肌肉”與“皮膚”,為植物種子萌發和生長創造了寶貴的“微生境”。這套工藝將施工便捷、綠色低碳、成效卓著的綜合優勢融為一體,有效護綠露天礦山。
皖江潮涌,綠脈綿延。安徽總隊扎根江淮熱土,以腳步丈量初心,讓“三北精神”如同一顆充滿生命力的種子,在江淮大地上生根發芽,為推動區域生態安全與綠色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面向未來,安徽總隊將懷揣更堅定的信念、秉持更頑強的意志,深耕綠色發展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