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宣言:以山為伴,與石為友,以奉獻擔當之勇,貢獻地質力量;以科學嚴謹之態,探尋地質真理;以創新進取之心,攻克技術難題。
郝文俊,高級工程師,自然資源部地質找礦后備青年科技人才、地勘中心首批杰出工程師、安徽省自然資源廳評審專家、中國礦業聯合會地質師,現就職于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安徽總隊。入行十三載,他用惟以求真的態度和腳踏實地的作風,在地質領域書寫著自己的人生篇章。


自進入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安徽總隊地質勘查院的那天起,郝文俊就開啟了他與大地的不解之緣。多年來,他堅守野外一線地質生產崗位,與山為伴,與石為友,奔走在找礦勘探前沿,以高度的責任感踐行著自己的職責使命。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他的足跡如繁星般灑落在無數個山區角落,每一步都承載著對地質事業的無限熱愛和為祖國探尋地下寶藏的堅定執著。

野外工作艱苦異常,面對崇山峻嶺,嚴寒酷暑以及復雜地質問題的種種考驗,不畏難、不退縮,積極投身于各項具有挑戰性的研發任務。他主持中國地質調查局和安徽省地質勘查基金項目5個,縣級財政項目多個。在白云巖、砂頁巖、灰巖、脈石英、石英巖等非金屬礦調查及地質勘查,金多金屬礦等金屬礦勘查工作中,他展現了卓越的專業素養和領導能力,提交大型礦產地3處、中型礦產地2處、小型礦產地1處,提交有脈石英找礦靶區3處和金多金屬礦找礦靶區3處。在高純石英原料找礦技術領域,主動承擔起地勘中心首批“揭榜掛帥”項目之一《高純石英資源優選與提純關鍵技術》研發任務,帶領科研團隊劃分了我國高純石英原料的重要成礦區帶,確定了高純石英原料礦石質量評價方法,建立了一套高純石英原料質量評價體系。經勘查工作發現高品質脈石英礦產地1處,礦床規模達到中型,脈石英礦石經加工提純后SiO?含量達到99.9972%,為安徽省皖南地區硅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源保障及經濟社會效益。主持的多個非金屬礦項目成果已得到開發利用,其中郎溪縣前峰山水泥用灰巖礦采礦權轉讓成交價款 6.35 億元、東至縣柯家村冶金用白云巖礦采礦權轉讓成交價款21.2億元,為地方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此外,他參編的省級技術要求《安徽省建筑石料用礦地質勘查技術要求》填補了安徽省內建筑石料用礦技術標準的空白,參與的池州市三峰尖水泥配料用砂頁巖礦普查綠色勘查示范項目入選自然資源部第二批綠色勘查示范項目。

繁重的工作任務沒有阻擋郝文俊在學術研究領域的潛心求索,他在實踐中做學問,在研究中謀創新。在主持眾多項目開展期間,他發表高質量論文10篇,為地質領域的學術交流和知識傳播做出貢獻。同時,他還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4項,展現了其在創新方面的無限潛力。他的研究成果不僅為相關企業的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持,也為地質科學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重任在肩,初心如磐。郝文俊既是一名優秀的地勘工作者,又是一名以使命踐初心的共產黨員。他先后被評為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優秀共產黨員、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先進個人,多次被評為 “安徽總隊優秀工程技術人員” 和 “安徽總隊優秀共產黨員”。郝文俊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地質工作者的奉獻精神、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他是廣大地質工作者的榜樣,激勵著更多的人投身于地質事業,為國家的資源保障和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以山為伴,與石為友,以奉獻擔當之勇,貢獻地質力量;以科學嚴謹之態,探尋地質真理;以創新進取之心,攻克技術難題”。郝文俊的工作宣言訴說著他的夢想與追求,下一步,他將在地質領域不斷開拓進取,為解決地質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題貢獻智慧力量。
在地質之路上前行,每一次的野外考察都是一場與大自然的深度交流,每一個項目的完成都是一次自我的超越。郝文俊深知,地質之路沒有盡頭,只有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才能更好地揭開大地的神秘面紗,為地質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