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教育引導黨員繼承革命傳統,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黨性修養,激發干事創業干勁,9月8日-11日,江蘇總隊黨委組織17名黨員在井岡山茨坪紅色搖籃培訓中心舉辦了“中國建材地勘中心江蘇總隊黨建培訓班(第一期)”。本次培訓由總隊黨委委員、總工程師姚圣根帶隊。
開班儀式上,姚圣根代表總隊黨委作了開班講話,他簡要介紹了井岡山精神的形成與重要意義,強調了舉辦本次培訓班的目的和重要性,并對培訓紀律提出了明確要求。

為期四天的培訓,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培訓內容非常豐富,濃縮了井岡精神的精華,寓教于“景“,寓教于“行”,使每位學員真切感受到了井岡山精神的博大與厚重。
追憶革命歷史 感悟井岡山精神
參加培訓的黨員認真聆聽了井岡山茨坪紅色搖籃培訓中心李奎聯院長講授的《井岡山斗爭與井岡山精神》專題講座,深受教育。
上世紀二十年代末,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井岡山,開展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國革命從這里走向勝利。井岡山的革命斗爭孕育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的井岡山精神,從此激勵了無數英雄的中華兒女前赴后繼,英勇犧牲。
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信仰
全體學員穿起紅軍服,先后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小井紅軍烈士墓、小井紅軍醫院進行了參觀教學、儀式教學和現場教學。


革命博物館的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陳列物、一個個小短片講述著革命搖籃曾經的血雨腥風、激昂的革命斗志以及不朽的革命信仰。當全體學員冒雨向革命烈士敬獻畫圈,鞠躬默哀時,腳下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與生命鋪墊而成的階梯變得綿延而厚重;當老師飽含深情地講授革命先烈為理想信念視死如歸的英雄事跡時,先輩們為理想拋頭顱、灑熱血的慷慨品德,仿如眼前的井岡山一樣魁梧和讓人敬佩;當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來到著名的小井紅軍醫院和小井烈士墓地,義憤填膺與大義凜然交雜內心,“信仰比生命還重要”的信念讓我們肅然淚下。

眾志成城井岡情 巋然不動念初心
重走在挑糧小道,穿行林間,當年毛委員、朱老總還有挑糧戰士們的身影仿佛依然在這里躍動,那一個個奔走的身影,是對新中國誕生堅定不移的盼望和實踐,是紅軍的信仰、精神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不由唏噓當年創業艱難、意志堅定,感慨如今時光美好、彌足珍貴。

身處黃洋界哨口,似乎能感受到紅軍當年憑險苦戰、以少勝多的革命氣概;在《西江月?井岡山》的橫碑下,毛主席當年意氣風發、揮毫潑墨的英雄氣概仿佛歷歷在目;在八角樓舊址,在湘贛邊界一大舊址,在大井朱毛舊居,堅持學習、勇于探索、敢于擔當的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磅礴氣勢噴涌而出。
革命后代講往事 追憶先輩砥礪行
革命后代講往事的互動教學,引起了全體學員的共鳴,革命后代用最樸素的語言,講述了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坎坷與堅毅。袁文才烈士嫡孫袁建芳老師講述了爺爺在幫助毛主席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的故事;王佐曾孫王華文回憶了太爺爺身死后一家人的情感變化;老革命家曾志的曾孫蔡軍緬懷了太奶奶恪守“一個革命的幸存者”的高尚無私的革命情操,她的《生命熄滅的交代》令全場學員情不自禁潸然淚下。

井岡山精神 代代相傳
李奎聯院長在培訓班結業式的講話,充分肯定了本期培訓取得的良好效果,學員們學習態度端正,希望學員們將井岡山精神帶到工作崗位上,學以致用。
本次培訓結班講話中,領隊姚圣根同志對培訓紀律好、教育形式好,特色明確、主題明確表示贊揚,對學員們得到了鍛煉,增進了了解,接受了心靈的洗禮,堅定了理想信念表示肯定。井岡山的每一個教學點都是一部活教材,通過對井岡山精神、井岡山道路的現實價值的對接,特別是學員之間結合實際的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對井岡山精神的理解,增強了信心和決心,回到工作崗位上,要用井岡山精神引領總隊改革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培訓班還安排了學員交流環節,分享了自己在井岡山學習的心得體會,收獲頗豐。學員們還利用課外時間,挑燈夜戰,對自己四天來的培訓收獲進行了結業匯報。
一次井岡行,一生井岡情。井岡山培訓雖已結束,但井岡山精神已永遠扎根在每位學員的心中,我們將用信仰點亮人生,將井岡山精神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