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有凌云志,今上井岡山”,歷史長河大浪淘沙,送走了多少歲月;時代畫卷波瀾壯闊,記載了無數英雄故事。五天的培訓時光很短,短暫到轉瞬即逝,五天時光也很長,漫長到跨越九十多載光陰。憶往昔,竟難忘那八角燈光、黃洋炮響,難忘那山道挑糧、先烈艱辛,難忘那紅旗飄揚、崢嶸歲月。強敵環伺中巋然不動的堅定,星光搖曳中旌旗燎原的遠望,九死一生中九天攬月的豪邁,艱苦卓絕中談笑凱歌的樂觀,早已讓我的思緒飛到烽火紛飛紅綠交映的時代。
井岡山的翠綠
巍巍井岡,翠竹蒼蒼,石筍方方。這里千峰競秀、萬壑縱橫、山高林密、飛瀑流泉,遠遠望去猶如一幅水墨畫。在井岡山斗爭的歲月里,滿山遍野的翠竹仿佛是揮舞著的長刀利劍,黃洋界保衛戰中,它是使敵人陷入竹釘陷阱的堅實戒備;救治傷員中,它是彌補物資缺乏的天使利器;挑糧小道中,它是運輸物資的后勤保障。井岡山的綠迎著朝陽,透著希望。
井岡山的鮮紅
井岡山土地上浸滿了無數烈士鮮血,她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星星之火從這里燃燒燎原,開啟了中國革命新篇章。1927年10年,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在三灣改編后挺進井岡山,先后在寧岡、永新等縣恢復和建立黨組織,發展武裝力量,開展游擊戰爭,領導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紅色政權,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創立了黨領導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部隊和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井岡,成立了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同年12月,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主力來到井岡山,與紅四軍會師,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力量進一步增強。二年零四月里,在井岡山開展了政權建設、土地革命、武裝斗爭為一體的革命實踐活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使中國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了從城市到農村的偉大戰略轉移,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新的革命道路。
當攀上黃洋界哨口瞭望,昔日戰場硝煙盡,卻仿佛依稀還聽得見隆隆炮聲,黃洋界保衛戰是井岡山反圍剿的一次著名戰役,紅軍以一個連的兵力擊敗了敵人五個團的進攻,毛澤東遂寫下《西江月井岡山》,當再一次誦讀“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人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深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革命激情在心中澎湃。
當駐足于茅坪八角樓中,陳桌舊凳,油燈旁,毛澤東同志將革命理論不斷總結,撰寫出《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斗爭》兩部重要著作,為革命指明了方向,以星星之火開啟了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歷史新篇章。
當我們低頭踏在革命烈士園的臺階上,百感交集,是感動、是敬仰。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共犧牲烈士48000多名,每一百米就有19名戰士倒下,每一天就有50多名戰士長眠于山。戰斗、犧牲,曾無數次啊,茅草被敵人的炮火摧殘,鐵蹄踐踏,戰士們一個個倒了下去,他們的鮮血浸紅了土地,染紅了國旗。英勇就義的中共蓮花縣委書記劉仁堪,在被捕臨刑前仍痛斥敵人,被敵人割去舌頭,血流滿地,用腳蘸鮮血書寫“革命成功萬歲”;十五歲就參加革命的吳月娥,在被敵人抓獲后為不泄露紅軍蹤跡翻身與國名黨軍官同歸于盡摔下懸崖尸骨無存;紅四軍第十一師師長張子清身負重傷后,舍已為人做出獻鹽壯舉,卻使自己傷口感染,病情惡化,最后英年早逝;井岡山偉大母親曾志,為堅持革命不惜割舍自己的骨肉,義無反顧投身于戰斗之中。
井岡山精神
我在尋問,究竟是什么力量激勵著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始終不渝;是什么力量引領這革命先烈們在艱苦卓絕的歲月,義無反顧地探索光明道路。經歷滄桑變故,品味凄風苦雨的大山仿佛告訴我就是那份由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
歌謠《紅米飯南瓜湯》中唱到:“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的精打光。干稻草,軟又黃,金絲被兒蓋身上,不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鄉”。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一文中寫到:“除糧食外,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鹽柴菜錢,還是難乎為繼。從軍長到伙夫,除糧食外一律吃五分錢的伙食……紅軍的物質生活如此菲薄,戰斗如此頻繁,仍能維持不敝,除黨的作用外,就是靠實行軍隊內的民主主義……”樸素易懂的民間歌謠、毫無雕琢的平實記錄,清晰的還原了井岡山斗爭時期的艱苦,也讓我們看到黨內、軍隊內的民主作風,這樣的精神是中國共產黨能從艱難險阻戰爭中走向勝利的基礎。
今天的我,在羅霄山脈,靜靜地領悟井岡山精神的內涵: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思想作風,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艱苦奮斗的作風。時代在變遷,井岡山精神卻依然激勵著我們,鞭策著我們,鼓舞著我們,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時鏗鏘有力的聲音在耳邊回蕩:“今天,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井岡山精神似一盞明燈,指引前進航向;井岡山精神似一面明鏡,折射溢彩人生。
作為一名基層黨務工作者,更應該高擎思想的火炬,切實做到“五不丟”,一是不丟理想信念,將堅定理想信念轉化為照亮前路的明燈,轉化為對目標的執著追求,轉化為艱難險阻的勇敢擔當;二是永葆艱苦奮斗本色,不丟勤儉節約傳統美德,不忘廉潔奉公的高尚情操;三是不丟紀律規矩,慎始慎終慎獨,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四是不丟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用新理念引導工作,用新辦法解決問題;五是不丟群眾路線的行動指南,將井岡山精神融入各項工作中。
最后以一首小詩融合實景演出《血》、《旗》、《燈》、《情》、《火》、《路》來表達對井岡山的敬仰之情。
殘陽喋血染穹蒼,旌旗漫卷起巨瀾。
三灣建制明燈照,一曦破曉鐵幕穿。
忠魂鑄就森嚴岸,豪情萬丈敵膽寒。
烽火消落宛如昨,綠楊歸路思井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