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陽朔如意峰景區如意索橋項目是陜西總隊大力推行市場經營多樣化、多元化和專業化目標,深耕景區配套建設、總承包建設,承擔的具有突破性意義的重點工程項目。如意索橋是連接如意峰景區棧道的關鍵環節,該項目的竣工標志著陽朔如意峰索道景區游覽環線基本貫通。
如意峰懸索橋是連接索道上站元寶山棧道和如意峰游道的控制性工程,橫跨如意風景區南北。索橋由無塔底索結構、橋臺基礎樁基、及壓力分散型預應力錨索構成,橋長147.65m米,橋面凈寬2米,橋面最低處距谷底63.9米,是如意峰景區游覽環線的必經通道。極目遠眺,索橋像一條空中飄逸的彩帶,給人們帶來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漫步索橋,遠處峰林層巒疊嶂、層次分明,陽朔新城美景盡收眼底。谷底送風涼爽,索橋輕搖微晃,帶來有驚無險的奇妙體驗。
如意峰索橋項目地理位置特殊、技術開發難度大、制造工藝要求高、工期時間緊迫,給項目實施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巨大的困難和壓力,項目部全體人員勇挑重擔迎難而上、匠心策劃精心施工、齊心協力攻堅克難,以優質的成果質量和專業的技術服務圓滿完成了項目任務,贏得了業主和業界的高度評價,彰顯了總隊人的氣魄和擔當。
一、想方設法,克服設施不足
如意峰索橋位于如意峰景區西邊,海拔500米,整個景區處于建設初期,配套基礎設施極不完善。在缺水缺電的不利條件下,項目部使用柴動小型發電機、小型空壓機完成了如意峰索橋基礎開挖1080m3破石、嵌巖樁成孔45m3的工作量;為滿足機械需求的生產用水,項目部架設臨時貨運索道24小時不間斷運輸,甚至使用存儲的生產生活用水進行供給。
基礎樁基成孔
二、集思廣益,提升錨索精準度
該項目位于灰巖地區,溶洞發育,因施工場地受限制,預應力錨索達不到設計要求,且錨索橫縱向間距只有1.5m,極易形成串孔。項目部集思廣益、攻堅克難,邀請專家現場指導,和項目部技術人員一道反復論證,進行電視探測,在試做三個試驗孔后確定了施工方案,極大提升了錨索成孔精準度,大大減少了串孔問題。
錨索設計及電視測控
三、周密考量,精心澆筑
在橋墩基礎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面對360m3強度等級設計為C40的混凝土要求,受山地施工攪拌條件限制,人工攪拌出的C40等級混凝土的強度質量無法達到設計要求,項目部積極多方溝通,將混凝土人工攪拌等級提升為C50,解決了混凝土的強度質量設計需求。但隨之增加的大量原材料給山路貨索運輸帶來重重困難,預埋鋼板需30mm厚,單塊重量達到3200kg。經與各方溝通,項目部采取將預埋板分割為三塊由人工搬運的方法成功解決了難題,精心澆筑每一方混凝土,確保了工程質量。
基礎施工
四、擊退底索攔路虎,鼓舞全員士氣
該項目底索結構采用了8根PES.φ5-109平行鋼絲梀主索,單根長147.5m,重達4500kg,設計精度要求高,工程質量控制難度大,運輸困難,成為整個施工過程的最大攔路虎。面對這一難題,項目部充分發揚“不懼艱險、迎難而上”的陜西總隊人精神,利用客運索道運至索道上站平臺后由人工一步步移動至索橋安裝部位。安裝過程中項目部沉下心來,戒除焦躁,嚴把安全質量關。雖無機械配合,項目部毫不退縮,反復考量后在經驗豐富的老同志指導下,采用8t卷揚機牽引,耗時近一個月,終于完成了第一根索的對接貫通,極大地鼓舞了項目部全體人員的士氣。
橋面系統安裝
隨著項目的竣工,一條嶄新的懸索橋橫跨景區南北,天塹變通途。該項目的順利竣工,標志著總隊在旅游景區建設業務拓展上取得了新的突破,進一步贏得了聲譽,樹立了形象。陜西總隊將以此為契機,迎難而上、匠心啟航、開拓創新,為社會奉獻更多精品工程,實現總隊旅游景區建設產業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