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66年下半年到1968年底,將近三年的時間,在內蒙古察哈爾右翼前旗境內的二窯溝,大西溝,天皮山等地,進行了云母礦產資源的勘查、勘探任務。三年的時光,有很多值得回憶的事情,我很早就有記述下來的打算。但是間隔了50多年,有很多情節都記不清了,因此非常有必要去一趟土貴烏拉,去尋找當年工作、生活的地方,同時搜集一下有關的資料。
我今年七十有八了,身體雖然沒有要命的病,但是像老年人的三高、前列腺、便秘等老年病一樣都不少。近幾個月我的右膝蓋出現了狀況,疼痛,上下樓都費力。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行動不便了,去不了土貴烏拉,那將會遺憾終生。
利用我女兒休假之機,開始了說走就走的一次遠行,不顧家人的反對,一個人單槍匹馬,義無反顧的踏上了征程。 原來去土貴烏拉經常乘坐的晚八點多,早七點多到的普快綠皮火車,早已被高鐵所取代了。但是土貴烏拉沒有高鐵站,現在去土貴烏拉最便捷的路線是乘高鐵到烏蘭察布(集寧),然后乘公交車到土貴烏拉。
2024年11月16日北京北站,乘早7點27分G2459次高鐵到烏蘭察布,全程運行不到兩個小時,從網上查到有兩趟公交車到土貴烏拉。在等車的時侯,有私家車司機前來招呼,于是50元打了一輛車到土貴烏拉,上午十點入住了前旗賓館,開始了三天的土貴烏拉之行。
土貴烏拉(蒙古語、意為旗子山)是察哈爾右翼前旗的一個鎮,而察哈爾右翼前旗政府設在土貴烏拉鎮。五十多年前,土貴烏拉鎮只有一條南北向的大道,道路的西側有一個百貨商店,一個郵局,一個新華書店;道的東側有一個飯館,一家肉鋪,僅此而已。經過五十多年的建設,土貴烏拉已經變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城鎮了。九十年代初,土貴烏拉開始了大規模的市政建設,規劃了多條街道,街道兩邊建起了一層或兩層的商鋪,鎮中也建起了很多樓房。市政配套也很齊全,各種商店,飯館、旅店也很多,人們生活所需的物品應有盡有,物價與一般城鎮相差無幾。土貴烏拉沒有公共交通,只有少數私家車跑出租,人們出行多為私家車和電動車,馬路上的行人很少。
下午稍事休息之后,去尋找云母礦大院。憑著記憶,從土貴烏拉火車站,順著大路往南走幾百米,拐進右邊的路口一直走到頭,左邊即是云母礦大院。當年土貴烏拉鎮乃至全察右前旗數一數二的大企業,云母礦大院已經湮沒在城鎮之中了。云母礦大院東側和北側都是臨街的商家店鋪,只有南邊建有圍墻,圍墻內已經建起了幾座住宅樓,原來大院的痕跡一點都沒有了。我站在馬路對面商店的高臺階上,用相機拍了幾張照片,權當紀念了。
根據計劃第二天11月17日(星期天)去二窯溝、天皮山、大西溝,雇了一輛當地人的私家車,早八點出發先去的二窯溝。土貴烏拉到紅沙壩有新建的公路,一些不知情的人,往往會走這條路,只有當地的人,而且是年紀偏大的人,才知道去二窯溝的那條土路。原來的土路已經被建成簡易的土路,路況很差,山頂最高處被挖開了,以降低路的坡度,汽車在崎嶇不平的山道上小心行駛著,在整個行程中沒有見到一個人。終于在前方看到了幾間房屋,拐進去一打聽,這就是二窯溝村。但是通過我的觀察,這個村的現狀與原來記憶中的二窯溝村完全不同,原來的二窯溝村在一條大溝中,溝的兩邊建有窯洞,村民就生活在窯洞里,溝口有一個很大的羊圈;而現在的二窯溝村,有十幾間土房建在平地上,完全沒有山溝窯洞的影子。五十多年的變遷,也許就變成了現在的村貌,與村民交談中得知,云母礦的遺址已經被夷為平地,變成耕地了。順著老鄉指引的路往回開,不久就看到一處殘垣斷壁的建筑物。下車前去查看,這里應該就是二窯溝云母礦遺址了,僅存的這個建筑物就是我曾經住過的澡堂子,其他地方確實被夷為平地,成了耕地了。我拍了兩張照片留做紀念。此時我的心中感慨萬分,想當年,在這個荒山溝中,有這么一塊地勢較高、面積較大的平地,因為在附近發現了云母礦,所以人們在此建起了辦公用房、宿舍、食堂飯廳、澡堂子、籃球場等生活設施,我們在這里生活了將近兩年的時間,留下了太多難忘的往事。一個甲子六十年后的輪回,這里又還耕于農了。回程在當年參加察右前旗組織的抗擊早霜凍,點火生煙的山梁上,我用長焦鏡頭拍攝了土貴烏拉鎮和天皮山的照片。
緊接著去天皮山、大西溝。去大西溝就必須經過天皮山。原來天皮山只有云母礦一家企業,現在的天皮山建有多家工廠,而且規模都很大。繞來繞去走進了天皮山村,向村民打聽云母礦那些房屋,答:早拆了;又問建在山坡上的那個大禮堂,答:也早拆了。接著又向村民打聽去大西溝的路。汽車穿行在地頭田間的小路上,終于找到了溝口的那個村莊。穿過村子,遇到一處漫水橋,水還很深,因為怕出危險,只好到此為止,打道回府了。看到二窯溝云母礦遺址的遭遇,大西溝的那幾排土房,恐怕也早就變成廢墟了。
下午去土貴山拍土貴烏拉鎮全景照片。土貴山已經辟為公園了,山上種了很多樹,修了上山的路,山上建有廣播電視發射塔。另外建有一座巨大的古代頭盔式的建筑物,內有騎在馬上的烈士雕像。在山的最高處建有一個亭子,此處是拍攝土貴烏拉鎮全景照片的最佳地點,遺憾的是因為逆光,無法拍出清晰的照片。在山的那一邊,能夠看到黃旗海的全貌。我用全景掃描的方式,拍攝了180度黃旗海的照片。用長焦拍攝了湖中的那個半島,那里是曾經為轟炸機設置靶場的地方。今日黃旗海湖的面積縮減的非常厲害,最早的黃旗海面積約有40萬畝,現在逐步縮小到今日的13萬畝。原來黃旗海距離天皮山很近,現在站在土貴山看,黃旗海離天皮山已經很遠了。
第三天11月18日(星期一)去察右前旗政府,詢問哪里能夠看到該旗的《旗志》,工作人員告訴我可以到旗檔案局,那里可能有。旗檔案局在察右前旗行政大廳辦公大樓內,距離旗政府約五公里。打車到檔案局,接待我的是一個年輕的女孩,她打電話向領導請示。過了一會,來了一位50多歲的中年男子,過來就跟我打官腔,問我怎么沒有介紹信。 我說我這是個人行為,為寫點東西搜集一些資料。我已經退休多年了,上哪去開介紹信。我曾經到全國很多市縣查閱過它們的市志縣志。言外之意,別的市縣都可以隨便查閱,怎么到你們這里還要什么介紹信。聽完我的話,終于同意讓我查閱了。察哈爾右翼前旗《旗志》厚厚的上下冊兩本,找到我需要的部分,簡單的內容用筆記下來,長篇的用手機拍下來。來土貴烏拉重要的一項任務終于完成了。
三天的土貴烏拉之行,有收獲有遺憾。不過總的來說不虛此行,圓了我多年的夢。
最后再談談我對土貴烏拉的印象與感受。經過五十多年的時間,土貴烏拉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初具規模,和一般的縣沒有什么區別。但是由于沒有工業基礎,經濟并不發達。近年來人口流失的很嚴重,很多人都去了集寧發展,大街上一些地段稍差的商鋪,有很多都關了張,門上張貼著出租、出售的告示。但是不管怎么說,土貴烏拉從一個貧窮落后的小鎮,發展到目前的規模,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相信土貴烏拉將來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
再見了,土貴烏拉。夢里再見了土貴烏拉。